“华为鸿蒙智行重新定义了国产高端车市场”,这是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在看到鸿蒙智行在高端车市场的最新数据后如是说。
41.9万辆的交付量究竟有多么令人震惊?
这好比苹果iPhone对功能手机造成的颠覆性影响。
但是就在这项突破成就背后,我们不禁要追问:传统内燃机车又将何去何从?
余承东率先说出了这些,然而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在他看来,传统内燃机车与智能驾驶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智驾车与内部燃料车之间的差别。
我们先从功能手机的发展来看。
在千禧年之后,诺基亚的手机一度成为全球销量最大、最受欢迎的手机品牌。
随着触控屏的普及,安卓系统、IOS系统相继上市。
iPhone一经面世,其先进性便立刻吸引了消费者们的目光。
这时,诺基亚仍旧满心自信,只是一味地展示自己新款功能手机在技术展示上有多么强大,没有意识到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
然而最终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诺基亚在智能手机面前黯然失色,逐渐被消费者也抛弃了。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诺基亚却未能做到,因为其观念已经被时代所抛弃。
余承东提到的这些,或许正是有着相同的道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那里,当他们看到更先进的产品后,就会取舍权衡。
当传统汽车制造商们拿出新款内燃机车时,消费者的反应就会像当年诺基亚那样,始终无法看懂积攒力量的智能驾驶技术。
而实际上,这两个汽车产品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一套系统,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一套组件。
只有经历过这种东西,甚至是详细体验过汽车产品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价值。
如果没有这些体验,我们可能会像传统汽车制造商家那样,只是在汽车产品中粘了一些智能设备,把它们统称为智能汽车。
最终这群人会发现,毫无体验价值可言,而且,这些粘附着智能技术的内燃型汽车将来一定会被淘汰掉。
因为它们不是那种需要取代自己的技术,而只是附加物。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汽车产业发展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这里,汽车消费量也高达30%。
而且在这个市场中,我们随便挑出一个品牌,都能成为全球巨头。
比亚迪大众汽车就足以让全球制造商感到汗颜,这个市场是炙手可热的。
但是在这个市场的生死线上,却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是政策和国家生产标准,以此为准绳进行改进,可以说保住了一条生产线;另一方则是智能驾驶,这一个新的变革,是否能够成为将来的发展方向,这个问题一直摆放在传统燃油车前面。
那么智能驾驶又是什么概念呢?
实际上顾名思义就是机器自己操作车辆驾驶过程,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
所谓的高级自动驾驶,就是面对高级的驾驶体系所提出的一种不需要人们进行干预的驾驶模式。
与此相比,传统内燃机车都是依靠人工来完成整个驾驶过程,实际上是高度依赖人的因素,是手动驾驶的一种形式。
因此在技术上,这两种汽车产品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这两种产品的不同,首先就是观察整个驾驶过程中的认知要素。
传统燃油车只依赖于人工来观察后视镜等视野范围,并且通过方向盘来进行转向操作,这样操作对于驾驶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但是智能驾驶又是什么样呢?
它依赖于雷达、摄像头等技术设备,不需要人工来观察,通过转向、加速等指令就能够实现自动驾驶,可以达到更高的安全环保要求。
我们还可以观测不同情况下车辆的控制要素。
传统内燃型汽车在遇到复杂道路情况下,可以手动进行控制,例如手动换挡、踩刹车等。
但是智能驾驶车辆则不同,在复杂情况下,会依靠各种传感器、智能算法等进行自动控制指令生成。
通过以上两种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智驾车与内部燃料车在技术上既不是相同一套系统,也不是简单地将传统驾车操作换成自动化操作,而是完全不同的一套系统。
智驾车取代内燃型车,这是必然趋势。
余承东曾经表示:“如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我希望各大汽车企业能够加大科研投入,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领先世界发展。”
他还强调:“当今世界中没有哪项技术是单一的,它们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重点放在互相融合方面。”
这项技术正是他提到的智能驾驶。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024万辆,对环境和生态发出许多积极作用,同时还减少了石油资源开采量和焚烧汽油所污染的大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