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汽大众率先在业内提出“一口价”之后,经销商发现,不仅门店的销量上去了,他们也从以往与消费者反复拉锯几千元优惠的“囚徒困境”中脱困,进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为消费者讲好车、试好车上。
但是第一步,怎么样为消费者讲好车,对不少经销商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近日,上汽大众做了一场“看不见的品质——经销商探秘工厂”活动,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亲自带领经销商团队参观工厂、质保中心、试车场,分享对汽车研发、制造、质保流程的深刻理解。
“人家都是一分钱一分货,看完才知道,我们上汽大众可以说是一分钱十分货。”有经销商感慨。
上汽大众的品质“家底”很厚
还记得当年,不断有车主晒出桑塔纳50万公里无大修的“成绩单”。有意思的是,在那个年代,对于上汽大众,修理厂的“抱怨”最多,因为桑塔纳毛病少,挣不了钱。这也让中国消费者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大众品质”。
1992年6月,桑塔纳轿车质量周启动,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上汽大众的质量月延续至今从未间断,人人都是质量管理员,已经成为40年来,上汽大众全体员工深植内心的一个信念和行为准则。
1983年4月11日
第一辆桑塔纳驶下流水线
早在1995年和1997年,上汽大众就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为中国乘用车质量标准的开创性建立树立了标杆。
白驹过隙,上汽大众的品质积淀愈发厚实。“家底”到底有多厚?有经销商说了大实话,“看了才知道,过去我们‘漏’了很多。”
陶海龙告诉前来参观的经销商:“耐久可靠、安全可靠是我们的基本功,今天就实地带大家看看,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是我们对每一位用户承诺的体现。大家实地看一看,也可以更好地讲给我们的用户听,我们有多少‘看不见的品质’。”
以空腔注蜡为例,一个不少消费者和经销商都能信手拈来的名词,却鲜有人知道背后的“功夫”有多深。上汽大众采用德系车独有空腔注蜡工艺,并在全系车上使用,车身内腔高温注蜡线包含3条输送线,共计9个高温注蜡槽,每个注蜡槽有60多台注蜡泵,可根据不同的车型自由组合,自动配置参数完成车身注蜡工艺。同时,上汽大众使用自动门板喷蜡机器人取代人工门板喷蜡;提高注蜡线的自动化率;门板自动喷蜡与人工喷蜡相比,质量更加稳定,防腐性能更加优良。
在很多社交平台上,经常看到有人晒出自家的车哪里又锈了,但在记者的印象里,从未见过有上汽大众车主的抱怨。
立足于自身对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上汽大众在深耕中国市场40年的过程中,始终秉持“质量是上汽大众的生命”这一方针,将严苛的质量控制程序贯穿于每一款车型的生产全过程。从高刚性车身、激光焊接、空腔注蜡等领先技术的应用,到各种极端工况条件的产品测试,上汽大众始终坚守品质底线,确保每一款车型都能拥有卓越的品质和可靠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