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第二届广东省技工院校科技发明与创新大赛举办,江门获一等奖3个,占全省总数50%,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优胜奖11个,成为全省获一等奖最多、总获奖成绩最优的地市。
2024年广东省第二届技工院校科技发明与创新大赛一等奖颁奖现场。
近年来,江门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部署,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技工教育,以“园区技校”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推进“产教融合”,培育大批贴近产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有力支撑“制造业当家”和“科技引领”“人才倍增”工程。
专业布局100%覆盖15条产业链
江门市技工教育紧贴地方产业发展脉搏,通过精准匹配,持续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优先布局新兴专业,加速建设人才紧缺专业,并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升级。目前,全市4所技工院校开设53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8个,全面覆盖江门19个特色产业园区和15条产业链,专业对口率达100%。连续5年全市技工院校招生超过7000人,在校生规模达2.28万人,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企业满意度达95%,毕业生留江率达90%以上。
江门市技师学院王健锋老师在项目研发攻关设备调试。
今年,江门市技师学院打造了智能制造、智慧交通2个高水平特色专业群,新会技师学院增设了健康服务与管理(高级)专业,台山市技工学校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工学一体化课程与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建设。通过近年来不断努力,逐步建立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匹配动态调整机制,为科研成果转化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产学研”合作覆盖本地220多家优质企业
在专业对接产业基础上,江门大力推动深度校企合作,着力发挥技工院校技术和人才优势,为江门企业生产线改造、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近年来,江门市技工院校与京东物流、美的集团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及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凯特精机、新会李锦记食品有限公司、大长江、德昌电机等220多家本地优质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模式,与骨干教师团队共同探讨先进技术转化,将新理念、新技术融入企业生产,形成了从研发到投产的“闭环”发展模式。
本次大赛中,江门市技师学院“新能源锂电池视觉柔性自寻位入壳机”项目荣获科技创新类一等奖,该项目精准解决了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机器代替人工电芯入壳,每台设备完成4至5人的工作量,电池品质良品率由92%提升至99.5%以上,每年为企业节约用人成本50万元。
新会技师学院参与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项目攻关和开发研究。
此外,新会技师学院8名预备技师班的学生,加入凯特引进的华南农业大学陈建国教授领衔的工业工程专业团队开展项目攻关和开发研究,推动企业实现了车间生产线产能从2.4万跃升到4万件,推动企业生产线产能大幅提升。同时近20名预备技师班、高级班的同学组成团队在企业聘请的齐鲁大师的指导下,又参与了凯特精机“4016系列P0级超高精度滚珠丝杠副”的研发与生产,积极推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三年来,江门市技工院校与8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合作,累计完成技术服务项目超50项,获国家专利超35个,其中发明专利8个,为江门工业发展提供“技工智慧”。
“订单式”人才培养超9千人次
江门市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江门市技师学院创新建设了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引入德国行业标准与培训体系,率先推行“双元制”培养模式,累计培养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1060名。
同时,大力推行新型学徒制与“订单式”人才培养,近五年与161家企业合作,完成新型学徒备案培养9164人次,为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定制培养技能人才近1500人。如新会技师学院与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双制班,通过工学一体、资源共享的深化合作,为企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