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傈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呜呼!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翻译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是那样严谨,胸怀宽大,是那样的光明煊赫。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以忘怀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严谨宽大”,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光明煊赫”,是指他仪表堂堂;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以忘怀啊”,是指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又说:“啊呀,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子们能够以前代的贤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百姓也都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前代君王虽然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深度解读
品德修养与学问精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将君子对学问和品德的修炼比作对骨器、玉器的加工打磨,体现了儒家倡导的不断学习、自我提升的理念,强调了君子应持续努力完善自身修养和学问。
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描绘了君子庄重威严、光明磊落的外在仪态,而这种外在表现源于其内心的谨慎、戒惧以及高尚的品德,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内外兼修、表里如一的要求,即内在的道德修养会自然地通过外在行为举止展现出来。
道德典范与社会影响:文中称赞君子“道盛德至善”,其品德高尚达到了极致,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道德典范。这种典范的力量不仅影响着当时的社会风气,还通过传承,使后代的君子能够以前代贤王为榜样,贤其贤、亲其亲,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体现了良好道德品质在社会传承和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儒家对建立和谐有序社会秩序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