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是新中国第一炉金属铬的生产地,我刚好专业对口,也希望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锦州集信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赵鹏达笑着讲起自己选择回到家乡、回到基层的故事。
赵鹏达自2020年从武汉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家乡锦州从事铝铬渣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研究的相关工作,其负责的项目产业化后能实现年处理金属铬冶炼废渣近3万吨,解决了辽宁锦州地区金属铬冶炼废渣大量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近日,赵鹏达获得“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他激动的同时,也十分感谢母校的关注。
读研期间便决定回到家乡
“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他始终保持着朴素和谦逊。在求学之路上,他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得知赵鹏达获奖的消息,他的研究生导师赵恵忠教授激动地表示,“目前他取得这么多的成绩,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赵鹏达本硕博都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赵恵忠教授是他的硕博导师,但二人在他本科期间便有交集。他回忆说:“2014年夏天准备放暑假时,赵鹏达和班上的两位同学主动来找我,要我给他们在北京找个单位进行暑期实习。在生产线上的实习期间,赵鹏达还主动要求到耐火材料的使用单位跟踪耐火材料的实际使用。”
“在读研读博期间,我可能在项目现场或者企业待的时间比我在实验室都要长一些。”在读研究生期间,赵鹏达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推动项目转化落地。他主持的项目《金属铬冶炼渣资源化及无害化利用》在2017年成功实现产业化,实现年处理金属铬冶炼废渣近3万吨,解决了辽宁锦州地区金属铬冶炼废渣大量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其科技成果被耐火材料行业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他在生产一线的扎根探索。
也正是在这次实践中,赵鹏达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就业方向,决定回到家乡。该项目他与锦州集信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有产学研合作,从立项到投产的一年多时间里,赵鹏达更深入了解相关工作,付出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项目2017年在企业成功落地后,赵鹏达便和公司签订了毕业后的就业协议。
此次获得奖项,赵鹏达也非常感激武科大一直以来对他的关注。回忆起学生时代,他说:“赵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在技术上相对来说比较市场化,做的项目都是应用型、转化类的研究,这对我们后面进入企业来说帮助很大,能够贴近生产实际,了解企业诉求。”即使现在已经工作四五年了,赵鹏达还会经常和赵教授联系,在技术上有很多的交流。
将金属铬冶炼渣“变废为宝”
研究生期间,赵鹏达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铝铬渣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研究。说起金属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不锈钢中加入铬能增强耐腐蚀性,家具、汽车产业中使用镀铬工艺来增加产品的耐用性和美观度。但是在金属铬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的炉渣,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赵鹏达的研究便是将这些炉渣“变废为宝”,进行重新提取和再利用。
“锦州是新中国第一炉金属铬的生产地,我刚好专业对口,也希望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2020年6月,赵鹏达博士毕业后放弃了出国继续深造和留在武汉发展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家乡锦州,入职锦州集信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利用专业知识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刚进入公司,赵鹏达就迎来了一个棘手的挑战。他了解到公司长期从事高温耐火材料的生产和销售工作,对窑炉整体承包涉猎较少,但窑炉整体承包却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带领科研小组同销售部门紧密配合,联络长沙有色设计研究院同其深入合作完成了重有色金属处置试验炉的设计工作,并承接了该项目的耐火材料整体承包工程。“当时为了采集相关数据,我们在现场待了一个多月,不分昼夜在那盯着,最后把这事给做成了。”赵鹏达回忆说。该项目的成功验收,迈出了锦州集信高温材料有限公司窑炉整体承包工程的第一步。
此后,他经常深入工业生产一线,采集试验数据。其首创的金属铬冶炼渣熔融碳化还原工艺产业化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该工艺所得的工业副产品碳化铬一直未实现有效利用,严重制约公司产业的发展。全新的产品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赵鹏达便组建团队从成型工艺、设备选择到工艺可行性参数确定一步一步钻研,最终实现了产品的进一步提纯,项目顺利投产。2022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23年,被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锦州市“后备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
“他回家乡工作,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家乡有他的用武之地,家乡有他的亲人。”赵惠忠教授表示,毕业之前准备动员他留校任教,但是赵鹏达一句“父母在哪,我就回哪”让他放弃了原先的打算,如今看到赵鹏达的成绩,他也真心地为他高兴和骄傲。赵鹏达也一直在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道路上前行,努力将祖国的一座座渣山,变成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