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个有意思的事情,中原王朝修长城都是为了防备游牧民族,但游牧民族也在修长城。
比如,北魏就是游牧民族鲜卑族建立的王朝,事业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开端。
北魏建立后,先后攻打同时期的后燕、北燕、胡夏、北凉,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为了防备草原上的柔然族和契丹族,以及南方南朝政权的进攻,北魏先后修建了两道长城,也就是北长城和南长城。
当然,北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游牧民族。
下面细细说来,北长城是随着北魏国力增强而不断北移的。北魏刚建立的时候,柔然的势力非常大,于是这段时间北魏长城主要分布在阴山南麓。
到了公元429年,北魏把柔然打败后,就在都城平城以北的边境地带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镇。
六镇的地理位置是:沃野镇在今内蒙古五原县北,怀朔镇在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武川镇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抚冥镇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在今内蒙古兴和县,怀荒镇在今河北省张北县北。
如果通过地图来看,六镇均位于平城的北边及西北,形成一条弧形的防御网,拱卫着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的安全。
从公元477年开始,北魏在六镇之北修筑六镇长城与太和长堑,北魏的防线一下子拓展到燕山北麓至兴安岭西南缘,逐渐形成了以六镇与长城为中心的军事防御体系,这条防御线长达两千余里。
这道长城直接确保了平城的安全,此外防御外患、移民垦殖和治理边民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怎么看呢?北魏朝廷也意识到,单一的长城防线无法阻挡草原上其他游牧民族的骚扰和南侵,需要依托军镇,让防线从线状有重点地向成套的防御体系转变。
当然,还有一点,北魏六镇的将领也都是皇帝的亲信,镇兵也都是鲜卑族人。试想,在无险可守的蒙古草原,如果不是心腹之人,哪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