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17新政”的降低购房成本,
到“926会议”强调房地产行业“止跌回稳”。
但是,楼市却呈现跌宕起伏,
经过短暂的繁华之后,
如今又几乎快回到低流速的常态。
PS:以下均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01
合肥二手房,国庆后开始走高,一直到11月底。
根据贝系数据,从单周数据来看,国庆前平均单周在440套左右,而国庆后单周成交量开始走高,最高达到747套,成交量提高了70%左右。高成交量整整维持了大约七周的时间。
这直接促使了,11月份二手房成交达到3057套,同比涨幅达到31.61%。成交量是自2022年以来第三次单月破三千套。按照某壳市占率有约30%计算,意味着11月份全市成交量破万套。
可见,9月底开始的政策利好措施,对二手房市场的影响,持续性相对之前更长。因为,整个第四季度,一直不断地有新政策补充进来,使得每次政策利好,二手房市场总会有一波需求得以释放。
(数据来源于个人统计)
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虽然每次政策的出台,流量会反弹,但是距离大热仍缺火候,至少单周流量上800套+且持续,才能正向螺旋,挤压拱火。
但至少,让市场,有了温存的感觉。
只不过,很遗憾,原本以为会维持很长时间,但是,最终只维持了约七周时间,11月底开始,周均开始下降,降到目前的490套左右/周。
进入12月,第一周,小幅下滑,降了1.06%;第二周又大跌了11.6%;一直到目前,单周成交量仅为490套左右,与高峰期相比,跌了约35%,从目前来看,至少还未稳定。
而且整体趋势,不太妙!
据贝系数据显示,虽然今年全市二手房成交约2.8万套,相较于23年,涨了约13%。如果按贝系粗略的市占率30%计算,合肥市全年二手房住宅卖了将近9.5万套,约是新房的4.9倍, 23年是2.7倍左右。
但是,成交量增加的同时,是伴随着价格的下跌。二手房住宅整体成交均价年初和年底相比,跌了15%左右,市场议价空间总体呈波浪上升趋势。
二手房的以价换量依旧是主流。
对于近期二手房市场现状的一些看法:
首先、当下合肥二手房的成交量较高峰期快速萎缩,导致不少中介和卖家信心都有明显的加速下探趋势,二手房市场成交量的萎缩,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两点:
1、从930楼市新政开始,在叠加四季度其他政策的辅助,其效力持续了足够长的时间,必然会导致会吸引一批数量的资金入场,使得短期内楼市会得到一定的企稳和回暖,体现在成交量上。
但是,随着时间线的拉长,效力终究是要萎缩。所以,这一波增量消耗完了之后,市场就又会回到存量博弈的时代。流量自然恢复如初。
2、季节性因素,年底不少项目要考虑冲业绩,自然会增加折扣引流。这也是,二手房流量被分流的一个原因。因为,在微观市场下,二三级市场的客户流动,很短期,也很迅速。
其次、对于当下的合肥市场,呈现新局面,主要无限价、无限购政策,且供应库存低位。目前在售项目库存约为2.2万套,未入市的仅约为5041套,合起来2.7万套。相较于去年,足足减少了约31%。
虽然有部分城投拿地会进入市场销售,但是城投开发或找代建周期较长,短期内很难对市场形成有效供应。这意味着,明年的新房供应量会进一步下滑。同时,也可知,明年的库存量可能只减不增。但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容量也萎缩到2万套左右。
放在以前,上述局面,都是市场大涨的前提条件。
但不同的是,以往需求旺盛,而如今,需求端是羸弱、疲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市场有一定分化,要说上半年还是刚需二手化,而新房有品质、配置提升,更多承接更多刚改、改善、终改等客户。但是,下半年随着新房折扣力度的增加,导致部分热点板块的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差变小,促使了部分客户又转向了新房。
这也是,年末新房“翘尾”的一个原因之一。
其实吧,二手房流量的下滑,是市场真实情况的反应,没啥“包装滤镜”。因为二手房不像新房,有开发商和政策的“调控加持”,价格完全是双方一点点地“砍”出来的,真实得很。
虽然政策刺激“buff”都叠满了,但是,得回到现实:政策释放的是什么?是那些本来就想买房、但因为各种原因“憋着”的人群。
这部分需求叫存量需求,撑不住太久。等这部分需求释放完了,就进入真空期了,而新的需求一时半会儿也补不上。
流量自然就掉下来了。
02
自2021年9月份开始,三年多一点的时间,曾经的那些房企,就犹如一缕青烟,都消散在空中了。如今的百强房企中,民营房企就几乎只剩下个位数,取而代之的是,国央企或有国资背景的房企。
而且,今年的百强门槛值可谓是再创新低了。其中,TOP10门槛降至979.6亿元;TOP30门槛降至265.6亿元;TOP50门槛降至154.8亿元;TOP100门槛降至75.5亿元。另外,今年千亿房企数量减少至11家,基本上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
另外,从宏观数据来看,房地产的销售规模从巅峰期的18万亿,跌至今年的约9.5万多亿,直接减少了约47%,几乎腰斩。合肥亦是如此。2024年市区主力项目新房住宅卖了约1.8万套,如果算上剩下的,今年市区的住宅销量估计在1.9到2万套之间。相较于高峰期直接跌了70%。
这就是目前市场的现状。
怎么能让楼市好起来?或许这句话表达的有点过,至少是稳定。其实,关键还是一方面要发展经济,要有稳定的就业、收入和预期。另一方面还要实行轻徭薄赋。有个恢复的过程。
因为经济和楼市,是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经济其实是根本,而楼市(或者说是消费)其实只是信心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果实际过程中,偏离了这个根本的前提,那所谓的任何“回稳”、“向好”,都是镜花水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重要的是,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源于自身内部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是消费降级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另一个是债务快速积累带来的金融风险。这两个是很致命的。
这从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就可以看出,2025年工作排在第一位的毫无疑问就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因为,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消费,累计贡献率达到约50.23%,占据了半壁江山。
所以,至于楼市嘛,估计这两年难度还是挺大的,因为,目前大多数城市下降的空间还是有的。但是,短期内在政策等利好刺激下,可以适当地拉一拉成交量,这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也足以说明,目前市场上的购房需求始终是存在的,但是,这种政策刺激带来成交量的上升是短暂的。待积累的购房需求释放之后,成交量自然又开始下降,直到下一个刺激的出台。
而且按照官方的说法,2025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相较今年的说法,增加了“持续”和“用力”两个词。
这就表明明年的政策肯定是持续不断且继续加码的。
而且,这个“稳”,用官方的话讲,这叫软着陆,避免系统性风险。所以,别想着房价还能大涨了。
那具体稳到什么程度算是“稳”呢?
一方面,这就像中医开药,得慢慢煎,慢慢喝,才能治病又不伤根本。房价一下跌太狠,社会承受不住;但不跌,又回不到正常的市场逻辑。
另一方面,房地产要想稳,就必须还得要产生新的需求。没有新的需求,就没有楼市真正的稳。可是,这“新需求”从哪儿来呢?
1、人口结构的变化:有更多年轻人组成家庭,得买房吧?
2、居民收入的提高:挣得多了,自然就敢花了!
然而,这两点短期内似乎都没啥起色。
你说靠政策来解决?政策也只能降低购房门槛,解决短期问题,根本上的矛盾,还是得靠时间。只能一点一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