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教育资源,就不得不提山河四省。所谓山河四省,指的是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这四个省的人口数量超过3亿,在全国各省中都是排名靠前,但是一旦探讨人均,那就各种捉襟见肘。
例如非常重要的高校数量,山河四省真是一言难尽。
1 河北
河北的985/211/双一流,只有两所,还都是分校。其中一个是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985级别。另外一个是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211级别。
河北总人口7420万人,这个人口数量,只有两所92双级别的大学,绝对是偏少的。这就导致,河北的高考考生的升学难度,在全国各省份里,也是非常靠前的。
那为啥河北重点大学这么少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北京和天津,这两个地方都是“大河北”。一个首都,一个直辖市,高校资源多,那分给河北的,自然就少了。
2 河南
河南总人口9872万,92双级别的只有两所。其中一个是211的郑州大学,另外一个是双一流级别的河南大学。诺达的人口大省,连一所985都没有。
这里面要重点说一下河南大学。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创立于1912年,绝对的百年名校。最初是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42年升格为国立河南大学,在民国时期的几所国立大学中,也是排的上号的。
后来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国立河南大学辉煌不再,1952年院系调整,河南大学的很多院系分割出去,校本部改名为河南师范学院。然后直到1984年,才恢复河南大学的校名。
所以,今日的河南大学,跟当年的国立河南大学还有多少关系?这个真是不好说。
3 山西
山西人口3481万,92双级别的学校也是两所。其中山西大学是双一流,太原理工大学是211,没有985。
这两所学校的的祖宗是一个,都是1902年成立的山西大学堂。
这所学校历史非常悠久,它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和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一起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1918年,更名为国立第三大学,从名字就可看出其在当时国内大学中的地位;1931年,再度更名为国立山西大学。
再后来,就是几经变迁,山西大学堂的一部分院系拆分出去,成为了今天的太原理工大学,另外一部分成为了今天的山西大学。
4 山东
山东是山河四省中总人口最多的,超过1亿,高校资源也是山河四省中最好的。92双级别的学校,有5所。
其中山东大学及山大威海分校,以及哈工大威海校区,还有中国海洋大学,都是985级别,剩下的中石油华东校区,是211级别。
四所985,一所211,在山河四省中,绝对是独占鳌头了。
5 对比
没有对比就没法平均,山河四省的教育资源到底算好还是不好?我们拿一个名校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来对比下。
例如人口大省广东,大概1.2亿常住人口,92双级别的高校有9所,其中985学校3所,211学校2所,双一流学校4所。整体来说,和比山东略强,远远超过河北、河南和山西。
再比如共和国长子辽宁省,常住人口4200多万,比山西多,但是远远不如河北和河南,92双级别的学校有5所,其中985学校3所,211学校2所。
这样一看,山河四省加起来才5所985,实在不算多。而且这还是把分校都算上了的,你要是再细究一点,这5所985,来自东北的分校就占了2所。
6 总结
我国的重点大学分布,是有着历史因素在的。我们拿建国前来说,京津、东南、东北,都是教育发达地区。
例如东北名校多,那是因为建国之前,东北是国家的工业最发达地区,工业强,教育自然强,建国后,甚至支援了其它省份大量工业资源和教育资源。
而京津教育发达,那是因为首都因素,无论什么时代,肯定都是资源最集中的;至于东南沿海,其经济发达,更是历史悠久,往前数几个朝代,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等建国后,我国的第一次高校调整始于1952年,那个时候的高校资源分配,既要考虑各个大区之间的分配,又要考虑服务于新中国的工业发展。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河北、河南、山西,地位其实很尴尬。因为他们在所属的大区里,拿不出能打的城市。
河北属于京津冀大区,甚至是华北大区。而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自然要把整个华北的教育资源往京津倾斜,不可能平均分配。
河南属于中部地区,这个地区的重点城市,武汉和长沙明显强过郑州,那获得的教育资源自然也就更多。
最后是山西,身处西北,谁能和西安比呢?陕西一省的92双级名校,就有8所。
这样看下来,地缘上,没有区位优势;人口上,又太多了,于是就形成了教育资源紧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