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汽车界传来重磅消息,奥迪联合上汽集团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全新电动车型AUDI E即将在4月23日开幕的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首次亮相,并正式定名为“奥迪E5 Sportback”。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奥迪在中国市场的深度布局,更象征着传统豪华品牌首次尝试“反向合资”的全新模式,开启了中外汽车合作的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面对这一变革,众多外资企业选择了“打不过就加入”的策略,通过“反向合资”的方式,与中国本土企业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奥迪与上汽的合作,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典型案例。
回顾过去的一年,类似的合作案例屡见不鲜。2023年7月,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达成战略技术合作,大众汽车斥资约7亿美元入股小鹏,双方随后又在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大众在华生产的车型实现技术升级。同年10月,Stellantis集团宣布投资15亿欧元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双方成立合资公司,零跑汽车凭借其在整车成本中高达70%的自研自造比例,成为技术输出方,而Stellantis集团则利用其全球资源为零跑汽车开拓国际市场。
不仅外资企业,中国传统自主汽车品牌也在积极寻求“反向合资”的机会。2024年4月,汽车与西班牙EV MOTORS合作成立新合资公司,计划在欧洲本地化生产,并规划了未来的产能扩张。今年2月,吉利控股与雷诺巴西公司签署协议,吉利以技术“出海”的方式,获得在巴西的本地化生产资源。此外,长安、吉利、奇瑞等车企也纷纷透露了海外市场的宏伟蓝图,加速在全球多地设立生产基地,推进海外布局。
“反向合资”的兴起,不仅是中国汽车技术实力与产业发展的有力证明,更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化的重要体现。它打破了传统合资模式的界限,让中外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优势互补、共赢发展。随着奥迪E5 Sportback的亮相,我们有理由相信,“反向合资”将引领汽车产业迈向更加开放、协同、创新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