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迎来“黄金时代”。
1-9月,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8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11.5%。与之相应,当前我国的跨境主体已超12万家,全球电商渗透率从2014年的6%提升到2021年的接近20%,这意味着——
加快数字贸易对经济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带出海、培育新出口业态,是各地外贸政策的重要看点,也是城市撬动外贸新动能最趁手的杠杆。
烟台黄渤海新区,无疑是竞速中的佼佼者。数据显示,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实现3倍增长、占全市的50%以上,已然成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重要增长极。
而就在2024年12月,位于烟台黄渤海新区的1万平方米菜鸟中心仓项目正式开仓运行,日订单处理量可达6000-8000单,预计月销售额可达1亿元,成为新区跨境电商发展的又一有力支撑。
其实,新区的跨境电商产业2019年才起步。那么,黄渤海新区跨境电商是如何后发赶超,实现“弯道超车”的?
01
“中途跑”发力
新区的后发优势
1月3日,元旦刚过,在位于烟台保税区西区的日韩消费品跨境电商中心京东综合仓内,一件件分拣、打包好的货物经由传送带正在装车。
“从现在开始到春节期间是我们仓的年货节,整体单量预计能达到40万单左右。”日韩消费品跨境电商中心京东综合仓项目负责人介绍道,“12月份我们为年货节备货2亿元、共200万件的货物,来满足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消费需求。”
据统计,2024年,京东综合仓的单量约为380万单,平均每天1万多单,贸易额达15亿人民币。据了解,在山东省京东跨境电商平台上下单的货物,70%以上来自于这一仓库。
事实上,跨境电商在黄渤海新区的起步并不早。2016年,当青岛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2年后,黄渤海新区的电商行业,才开始“抬头”。
但用好“后发优势”,同样可以迎头赶超。黄渤海新区就是这样的例证。对标先进城市,复制成熟经验,引入头部企业,再结合自身优势,培育“新区模式”。
2019年,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落户,新区的电商数据基本实现集成管理,但企业和业态发展上仍然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
如何“破局”?黄渤海新区决定立足自身毗邻日韩两国的区位优势,努力提前做足功课,力求实现后发先至。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助力,也是从那时开始:
政策保障上,先后制定出台《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烟台自贸片区与烟台综合保税区西区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办法》,涵盖跨境电商9610、1210培育模式;
载体拓展上,叠加国家经开区、自贸区烟台片区、省级新区三区优势,依托综保区6万平方米闲置仓库资源,打造起日韩消费品跨境电商中心,为跨境电商聚集发展培育载体基础;
顶层设计上,2022年,黄渤海新区顺利获批山东省重点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域内5家省级公共海外仓,列入省级重点培育“对象”,黄渤海新区跨境电商生态圈不断丰盈起来。
从起步晚,到入选省级重点培育名单,黄渤海新区看到了“中途跑”再发力的可能。2023年,新区跨境电商完成28.3亿元,占全市超1/5;2024年,新区跨境电商完成100亿元,同比实现3倍增长、占全市的1/2以上。
如今,这里已聚集浩隆供应链、货之家跨境供应链、易采达国际贸易等跨境电商相关企业百余家,涵盖京东、菜鸟、多多国际等近10个头部平台集货仓,带动20余家新锐跨境电商企业聚集,月均进出口过亿元企业5家。一个涵盖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商的“买卖全球”生态圈在黄渤海新区初显雏形。
02
“全链条”服务
营造数字贸易发展氛围
今年双十一,黄渤海新区的跨境电商业务量超300万单、贸易额达7.6亿元,增长近3倍。与之相应,新区口岸顺利通过了瞬间高流量的考验,所有货单均实现了当日通关。
跨境电商一单产品要通关,牵涉环节很多。其中向海关缴纳保证金或者去银行开具保函这一环节,就给不少跨境电商企业带来了资金和授信难题。
数据显示,仅今年,京东综合仓“618”“双十一”大促期间的关税保证金均高达1000万元。
针对这一难题,黄渤海新区商务局联合烟台海关、金融机构,为跨境电商企业量身定制通关“保险”,并成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领域税款担保关税保证保险首批试点单位,成功将担保费率降低至1%。
与此同时,黄渤海新区还发挥产业基金的优势,打造“基金+运营+供应链”三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已与区内多家投资机构对接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设立1000万元园区电商产业发展基金,向园区企业提供“业务+资本”双轮服务,加大对园区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平台的投资。
不单在资金方面给予最专业的服务,随着跨境电商业务量激增,人才不足问题日益凸显。为搭建“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黄渤海新区又衍生出以政产学研用相融合的跨境电商人才供给机制。
“今年,我们联合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招引专业化的运营单位,成立起烟台黄渤海新区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基地,该基地将围绕短视频制作、电商、跨境电商、数字人等领域,开展更多的教学与实践项目。”黄渤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基地将集合“政、校、企、协会”多方力量,致力打造“产学研教培创”一体化基地,计划于2025年初正式运营。
只有把专业化的服务保障到位,才能在跨境电商领域中跑出加速度。针对电商商品通关时效需求高的特点,烟台海关搭建起“跨境电商快速通关通道”,实施即报即审、优先查验、优先放行等系列优惠措施,实现无问题电商清单“零延时通关”。畅通电商出口及退货通道,降低电商物流成本,在全省首例开展“跨境电商出口商品与退货复出口商品合包运输”新模式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支持区内企业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商品退货业务,年内开展退货业务超8万单,设立退货中心仓4个。
与此同时,新区还联合烟台港、烟台机场,加密海运、空运航线,增设欧亚班列,畅通日韩、欧美和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物流通道,以此提升跨境电商国际运力。
03
“精深耕”日韩
加快布局境外节点
跨境电商要实现快速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发展路径是关键。于黄渤海新区而言,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便是关键所在。
以新区至韩国的船运速度为例,货物运往美国可能需要长达1个月,而到达韩国则仅需1-2天。这一显著的优势,对于需要快速资金回流和市场响应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我们主要看重的是烟台黄渤海新区的区位优势,以及高效的营商环境。”当被问及落户于此的原因,日韩消费品跨境电商中心菜鸟中心仓项目负责人如是说。“我们将利用烟台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地缘优势和贸易往来,进一步深化与日韩的跨境电商合作,同时积极拓展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构建全球化的跨境电商网络。”记者了解到,本周菜鸟中心仓将迎来首笔订单,首次到货量预计8-10万件,货值约500万。
将优势放大化,黄渤海新区高标准建设日韩消费品跨境电商中心。菜鸟中心仓开仓运营,首年进出口额预计突破5亿元,京东综合仓进出口额突破15亿元,成为山东区域日韩跨境包裹量最大的集货中心。
要想加快跨境电商体系的完善,单靠深耕某一特色业务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着眼于服务区域产业,实现“出海”。
为此,新区在深耕日韩贸易的基础上,开始加紧布局海外仓建设,让更多本地跨境电商企业“借仓出海”。如今,星商电子、润州伟业、宏捷达等企业已在全球设立13个海外仓,市级以上公共海外仓占全市接近90%,服务企业300余家。烟台黄渤海新区还将持续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用好海外仓载体以及星商电子等全国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平台渠道,为全区全市产业出海赋能升级、打造品牌。